首页 > 文章详情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韧性建设的路径研究——以云南怒江州A社区为例

作者:
高万红 李晓娇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9154字
所属图书:
魁阁学刊 2024年第1辑 总第10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场域,具有一定的社会脆弱性,具体表现在社会稳定的结构脱域风险、社会恢复的网络断裂风险和社会适应的文化断层风险三个方面。本研究以云南大学师生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A社区持续开展的3年社会工作服务为例,通过实践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挖掘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元素,联动社区中各治理主体的资源。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型治理模式,通过以多主体联动促进治理共同体建设、以资源动员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社区参与推动社会文化适应三条路径激活了社区社会资本,提升了社区居民适应能力,进而增强了社区韧性。另外,社会工作在服务重点脆弱人群、增强自组织活力、挖掘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但服务中仍面临着制度性支持和资源联动不足的挑战。
关键词:

社会适应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社区韧性

作者简介:

高万红:女,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哲学博士。主要从事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近5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20多篇。

李晓娇: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问题提出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 (一)文献综述
  • (二)分析框架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 (一)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 (二)研究对象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社会脆弱性分析
  • (一)社会稳定的结构脱域风险
  • (二)社会恢复的网络断裂风险
  • (三)社会适应的文化断层风险
社会工作促进社区韧性生成的实践探索
  • (一)与多主体联动促进治理共同体建设
  • (二)以资源动员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 (三)以社区参与推动社会文化适应
·结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