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作者:
吴静
出版日期:
2024年6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3376字
所属图书:
积极老龄化:关于养老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详细探讨了武汉市当前养老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策略。首先,文中指出,“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仅限于服务特困老年人,而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的主要活动为文娱活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养老服务主要依靠政府直接供给和政府购买,缺乏有效的市场培育机制。此外,养老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且存在巨大的护理员缺口,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八项具体举措,包括优化社区生活环境和资源配置、依托智慧养老服务系统、鼓励高等院校与社区合作、引导老年人发挥余热、建设嵌入式养老院、培养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及创建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通过这些举措,旨在促进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与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养老服务老年友好型社会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作者简介:

吴静:江汉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州拉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负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文章目录
武汉市现有各种养老模式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目前政府主导建设的居家养老辅助平台——“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只对特困老年人应答,而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主要是文娱活动室,尚未真正成为居家养老的有益补充
  • 2.武汉市现有养老机构的养老床位存在结构性过剩,未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有效需求
  • 3.养老护理员的巨大缺口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 4.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趋于同质化,有的还经常不开放,难以满足老年人差异化的养老需求;与此同时,很多老年人想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也得不到满足
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 (一)何为老年友好型社会
  • (二)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可以采取的举措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