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共同富裕背景下就业质量与民众社会公平感研究——基于MIMIC模型的经验证据
作者:
刘明伟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2277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1.147-169
韦庆旺
杨宜音
谭旭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
社会公平感对更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较少基于就业质量对社会公平感进行多维度综合探讨。本研究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多指标多因素(MIMIC)模型探讨就业质量对民众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新时代民众社会公平感较高,呈现逐年上升和世代更替的“U”形曲线特征。民众对社会公平期望的提升幅度高于客观社会状况改善的速度。其中,就业质量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存在横向和纵向两种机制。横向上,就业质量通过多条路径作用于社会公平感。工资收入、工作环境、工作自主性、技术培训和劳动保障对社会公平感产生正向影响,工作时间和通勤时间则对社会公平感产生负向影响。不仅工作结果,工作过程和工作体验也对公平感产生影响。纵向上,个体嵌入宏观社会变迁中,就业质量对公平感的动态影响体现出显著的时代效应。平均主义原则体现在就业质量对市场转型前群体公平感的影响中,而竞争应得原则在就业质量方面对市场转型后群体公平感的影响中得到体现。新时代应分类精准实现就业在质与量两个方面的有效和合理增长,以提升社会公平感,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社会公平感
就业质量
共同富裕
MIMIC模型
作者简介:
刘明伟: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相关报告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研究
社会公平感的特点及社会心理效应——基于2013“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
中国人腐败与反腐败感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心态发展趋势报告
2016年黑龙江省社会心态现状调查报告
县域民众共同富裕信心与慈善意愿的特征及关系——以福建晋江为例
新社会阶层的社会态度与价值观念
职业歧视对城市快递小哥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兼论主观经济地位及社会融入程度的调节作用
三城市市民社会公平感比较
个体和社会维度的社会公平感研究
文章目录
·
迈向共同富裕:理解中国民众的社会公平感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社会公平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二)就业质量与社会公平感
数据、变量与方法
(一)数据
(二)变量操作化
(三)分析策略
结果分析
(一)我国民众社会公平感的状况与变迁
(二)就业质量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市场转型前后的比较
·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