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去腐生肌”:我国民众腐败感知变迁(2013—2022)的横断历史元分析

作者:
葛国宏 谭旭运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28296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腐败感知指个体或群体对政府执政腐败程度和腐败特征的评价,反映了民众对官员腐败的主观感受。以往研究主要从横断调查层面考察腐败感知的水平和影响因素等,但很少从纵向层面关注它的变迁及其宏观成因。本研究对采用单一指标测量的中国民众腐败感知的已有研究(共包括456253名被试)进行横断历史的元分析。研究发现:2013~2022年,我国民众腐败感知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来自反腐败力度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的宏观社会指标的变化能显著预测民众腐败感知水平的下降。本研究不仅探究了我国民众腐败感知近10年的变迁趋势,而且结合社会宏观发展的指标,提出了腐败感知“阵痛期效应”。在实践上,为研判我国民众腐败感知趋势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去腐”与“生肌”两步走的思路。
关键词:

社会变迁腐败感知去腐生肌横断历史元分析

作者简介:

葛国宏: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在站博士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副教授。

谭旭运:男,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编委。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社会心态特征与演变趋势”(项目编号23ASH004)、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心理根基与践行路径”(项目编号2023YZD051)。另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期社会心态,共同富裕、共同体理念的社会心理机制和路径等。出版著作《获得感:一种社会心理分析》《腐败问题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在Political Psychology、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文章20余篇。

文章目录
引言
  • (一)民众腐败感知的界定与测量
  • (二)影响民众腐败感知的微观社会心理因素
  • (三)影响民众腐败感知的宏观社会因素
  • (四)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工具
  • (二)文献检索与筛选
  • (三)变量编码及数据整理
  • (四)社会指标的选取依据与数据来源
研究结果
  • (一)腐败感知整体历史变化
  • (二)腐败感知随年代的变化量
  • (三)腐败感知与社会指标之间的关系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