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基于唯物史观的考察

作者:
周丹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3742字
所属图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唯物史观认为,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受政治条件的制约。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化的实质体现社会实践的发展程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践,是当今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最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在思想观念上的凝练和升华。
关键词:

文化自信唯物史观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文明体系

作者简介:

周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系中央实施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修订组主要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青年学者”、团中央“青马工程”全国班学员,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2020)。曾挂职任甘肃民勤县委副书记(2018—2019)。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价值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2015)、《现时代的精神境遇》(2013,合著,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译著《马克思的价值: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2021)。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摘编。

文章目录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时代背景
  •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 (二)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需要
  • (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基本内涵
  • (一)文化与文化形态的关系
  •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根本目标
  •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本质要求
  •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哲学理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建设原则
  • (一)“两个结合”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提供了根本路径
  • (二)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根本前提
  • (三)文明互鉴为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提供有益补充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突出意义
  • (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主体性
  • (二)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三)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