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实现有原则高度的文明实践
作者:
沈湘平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5430字
所属图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229-237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摘要: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蕴含着文明的自觉与承诺,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文明立场与文明主张。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文明是实践的事情”,中国式现代化事实上就是当代中国的文明实践。这一伟大文明实践拥有民族和人类两个面相: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人类文明
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
沈湘平: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一般哲学理论、马克思思想、价值与文化、人的哲学。
相关报告
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视域中的“古今中西之争”
“两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心和善道德观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根基
从思想解放的内涵看“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意蕴再审视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和创新
主体再造:党百年文化建设的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基于唯物史观的考察
文章目录
·
马克思“实现有原则高度的实践”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文明”的理解具有“原则高度”
·
以“第二个结合”推进当代中国有原则高度的文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