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的实施经验与发展路径

作者:
范文婷 陈家珺 豆红艳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2093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23~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与城市地区相比,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问题更加复杂。本报告整理了现有文献和政策,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台的农村养老相关政策大致分为萌芽起步、制度探索、系统发展和深化发展四个阶段,并基于2021年西南交通大学老龄事业与产业研究中心的4省8村农村养老实地调研数据,总结出了七类农村基本养老服务提供模式,发现各村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但均呈现出政策系统性不足、服务提供主体定位不明确、服务供需不平衡、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欠佳等问题,最后从发展方向、发展机遇、政府责任、保障重点、人群需求、多元主体、人才培养七个方面系统提出了优化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的路径,为我国农村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

关键词:

因地制宜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系统保障

作者简介:

范文婷:管理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人口社会学。

陈家珺: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豆红艳: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文章目录
·引言
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演进
  • (一)萌芽起步阶段(1949~1992年)
  • (二)制度探索阶段(1993~2007年)
  • (三)系统发展阶段(2008~2017年)
  • (四)深化发展时期(2018年至今)
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的实践探索
  • (一)农村养老服务案例
  • (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特色经验
  • (三)农村养老服务实践的不足之处
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
  • (一)把握城乡融合方向,优化要素流动
  • (二)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实现协同发展
  • (三)强调地方政府责任,实现因地制宜
  • (四)聚焦重点老年群体,调整保障手段
  • (五)重视老年人群需求,努力平衡供需
  • (六)实现多元主体参与,扶持社会组织
  • (七)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