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杨一帆
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
个人简介:男,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国际康养研究院(全国老龄办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副院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西南财经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联合培养的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在站博士后。2010年12月博士毕业后即作为西南交通大学引进人才任职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公共服务、数智治理、养老金融、健康老龄化和康养产业发展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咨询工作。国家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国家“马工程”2016年度重大项目等课题组主要成员,担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理事、欧洲职业养老金研究联盟(ENRSP)理事、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婚姻家庭与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亚洲公共管理学会(AAPA)会员、日本明治大学访问教授、韩国延世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全球减贫战略”跨国研究理事会成员,以及《减贫与区域发展》、《亚洲公共管理评论》等国际英文期刊匿名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等学术和社会兼职。在国内康养领域开展多项创新性工作,致力于推动老龄社会理念从养老向康养转变:策划组建全国老龄办首个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研发“老龄社会的跨学科洞察力”、“康养产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国际康养城市建设及项目开发案例分析”等课程和教育培训体系。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社会保障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及其他项目多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5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各级政府和部门委托课题50余项。
  •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
    陈杰 钱磊 张雪永 杨一帆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是“健康老龄化”蓝皮书系列的第三部成果。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响应党的十九大关于老龄工作体制的变化和调整,进一步突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宏观导向,立足于国际视野,跟踪全球治理前沿动态,将“健康老龄化”概念植入大中城市治理与发展之中,力求深刻阐述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导向的城市治理之间的关系。本报告强调健康老龄化是全球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战略对策,是我国积极、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挑战的坚实基础,是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银发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本报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积极老龄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目标,只有实施积极的“健康老龄化”,才谈得上抢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可以预见,中国的健康老龄化社会,一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建共治共享的理想社会形态,也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本报告以联合国倡导的健康老龄化为主线,以我国38个大中城市作为研究考察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评估体系,深刻剖析“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和“经济金融”五大维度,并利用公开数据对我国38个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报告通过对比2015年、2017年、2019年的排名变化,针对典型城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对其中的突出问题或现象进行全面剖析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全面掌握我国各大中城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情况与城市化进程,主动研判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分析健康老龄化的意义与要求,针对各大中城市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策略措施。
  • 中国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2016)
    王苹陈柯宇张雪永 副主编 ; 杨一帆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中国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2016)》是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的项目成果,由西南交通大学老龄化问题跨学科团队研究撰写。希望为老龄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商界领袖在老龄化和城市化交叉领域的讨论提供支持,借此引发更多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发展所面临挑战与机遇的思考和讨论。作为全国老龄办同高校合作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高度关注中国所面临的老龄化挑战和机会,力求以跨学科洞察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聚焦相关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创新性探讨,以研究创新推动社会创新和政策创制。本报告是其更广泛的关于中国和国际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成都知识平台库项目的一部分。中国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反映的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一个城市对不同年龄人的包容。而为了更好地量化评估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在总结既有的研究状况之后,本报告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中国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包含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经济金融五个评价维度,五个维度之下又包含44个一级指标。而后本报告搜集数据,对中国38个城市的居民退休生活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针对各个城市在不同维度显示出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报告是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社会发展与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与交通建筑、医疗保健等多个研究小组在过去数月辛劳工作和通力合作的集体成果,是研究院同成都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研究的成果。其中,杨一帆领衔总体规划、提炼核心观点,张雪永、韩文丽负责研发指标框架和数据分析,陈柯宇(主要负责总报告及全文统筹)、周伟岷(主要负责总报告)、张霞(主要负责健康医疗发展报告)、马少楠(主要负责交通出行发展报告)、车思涵(主要负责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发展报告)、曾珍(主要负责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发展报告)、祝艺萍(主要负责人居环境发展报告)、程子建(主要负责经济金融发展报告)等同学具体执行相关文章的数据采集、文字编辑、文献整理等方面的工作。感谢成都市社科院及院长陈蛇教授对本报告立项和完成所提供的重要支持。要致谢的还包括为本报告提供观点和评论的人士,包括全国老龄办朱耀垠副主任、吴玉韶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董克用教授,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海外院长言培文教授(Per Jenster),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谷青女士、葛燕云女士,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贾国平博士,美国波士顿学院申策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熊陈渢助教授、肖泰熙女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王舒宁女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倪可馨女士。
  •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7~2018)
    阎星董蕤 张雪永 副主编 ; 杨一帆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本书着眼于国际视野,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健康老龄化”为主线,在国内首次将这一概念植入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议题,阐述了人的健康老龄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本书强调“健康老龄化”治理是关乎所有年龄段人群的重要举措:要促使将健康老龄化的“年龄友好”理念纳入决策主流,使城市治理具有“年龄意识”;要引导年轻一代适应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主动为老年期做准备;要创新性地挖掘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潜力和机遇;促使贯穿人生命周期的地方治理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本书可为健康老龄化公共政策研究和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为城市规划建设开辟新的观察视角,为各地因地制宜地创建老年友好城市提供决策参考。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2020)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主编 ; 张劲松杨一帆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本书是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编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2020年度报告。本书主题为“聚焦医养结合”,突出医养结合的体制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按照“理论和逻辑自洽性的纵向‘经度’、内容和体系完整性的横向‘纬度’”这两条交织的线索组织各个篇章。对中国医养结合的概念、机理、特征、现状、趋势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几个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期为中国医养结合事业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报告立足新时代,以健康老龄化为主线,基于层次分析法,将我国38个大中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评估体系,深度剖析“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经济金融”五大维度与“健康老龄化”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公开数据对城市健康老龄化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本报告通过对比2015年、2017年、2019年的排名变化,针对典型城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其中的突出问题或现象进行全面剖析后,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老龄化工作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健康老龄化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拓宽和支持多元养老模式”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全面把握我国各大中城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情况,主动研判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 中国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指数(2016)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的大背景之下,城市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老年人逐渐在城市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通过总结前人在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分析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的内涵,构建中国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评估体系,并选取中国38个城市搜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于了解中国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现状、提升中国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从38个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结果推出的政策建议,对于提升各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 健康医疗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本文衡量健康医疗的一级指标有七个: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每万人拥有医院数、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平均预期寿命。首先,详细分析了38个大中城市的七个一级指标排名情况。其次,分析了38个城市健康医疗指标总的排名情况及相关原因: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海口、太原、上海、成都,排名末五的城市依次是郑州、石家庄、福州、长春、厦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完善健康医疗体系,提高城市居民退休生活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实现结构优化;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发展老年健康医疗,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
    关键词:
  • 经济金融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老年人退休生活质量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社会经济与金融发展与退休生活质量的高低有关。本文首先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而后以城镇基础养老金占可支配收入比、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外贸依存度、人均民生预算投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职工人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城乡居民存款、商业保险深度、商业保险密度作为评估指标,分析了中国38个城市经济金融指标维度的得分与排名情况,并集中分析经济金融指标总分排名前五位城市、后五位城市以及三个中心区域城市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从经济金融发展层面逐个分析各个城市的优势与不足,探究提高退休生活质量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7~2018)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本报告以我国38个大中城市作为研究考察对象,立足积极老龄化与地方治理、可持续发展的交叉领域,在研究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趋势的基础上,以健康老龄化为导向,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社区的政策框架,从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经济金融、人居环境以及社会公平五个维度,解析了其运作机制、过程和成效、风险和保障以及约束条件等要素,初步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可持续发展和韧性治理理念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年龄友好城市治理及绩效分析评估框架——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最终从构建年龄友好城市的总目标出发,就价值取向、功能维度、结构体系、协同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构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地方治理框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和发扬老年人积极价值、把年龄友好城市的地方治理纳入现代社会治理总框架、提高老龄社会地方治理的系统性、探索多元化的治理保障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 中国特色医养结合道路的基本内涵、发展脉络和行动方略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医养结合作为“健康中国”战略下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点内容和重要途径,可以有效规避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养老机构可以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能力,医院可以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但目前,医养结合发展程度和水平需要继续提升,廓清生态秩序。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推进,一方面,需要以政策、金融、人才、技术、数据、资本、运行机制等供给要素,构筑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框架, 加大数字智慧医养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加快推进长期照护保险工作,以保障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者获得服务的购买能力。以老年人需求为引导,才能构建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 积极老龄观引领的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建设进展(2021~2022)——聚焦年龄友好城市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持续推进健康老龄化建设是中国大中城市持续解放优质人口红利的关键举措和必由之路。本报告立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情,选择38个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作为样本城市,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健康老龄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以及“社会保障与金融”5个评价维度和44个一级指标,使用公开数据,对38个样本城市各个维度的指标进行评估分析,最终得出城市的总体排名。并对典型城市的城市健康老龄化水平建设五大维度进行分析,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最后,结合中国整体城市健康老龄化水平发展现状,提出“优化政策设计,构建‘大养老’格局”“秉持积极理念,化解‘结构性’养老矛盾”“化解资源不均,推动‘社会化’养老进程”“推动年龄友好城市建设,提高‘系统性’治理水平”等行动策略,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城市健康老龄化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 中国年龄友好城市治理体系框架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人口结构转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建设年龄友好城市是主动迎接老龄少子社会到来的关键举措。借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关于构建老年和儿童友好型城市社区的政策框架,根据“价值导向-体系构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治理绩效”的基本逻辑,初步凝练了年龄友好城市治理的价值理念,进而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可持续发展韧性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年龄友好城市治理模式及绩效评估体系,有望成为未来积极老龄化与地方治理、可持续发展交叉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 老龄科学研究跨学科十大议题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推动从老年学到老龄科学的研究转向是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理论命题,为此,需要紧扣老年学国际前沿热点与趋势。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对1989年来被Web of Science核心集收录的以“Gerontology”(老年学)为主题的3121篇学术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针对发文量、学科分布与学科突变词的分析发现:老年健康相关学科始终是老龄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但是跨学科的社会科学与环境科学已然成为老龄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基于此,结合中国特色老龄化社会发展的现实关切,初步勾勒了未来老龄科学研究的十大议题图景以供商榷,包括老龄社会运行宏观层面的人居环境、经济规律与社会规律三大议题,中观层面的知识教育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劳动生产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四大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人体脑科学、生物细胞学与基因学三大议题。
    关键词:
  • 老年友好介护服务:日本多类型设施体系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本文通过对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日本社会养老需求背景的介绍,根据当前日本的政策以及发展的实情,从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养老设施运营的分类、特点以及现状等方面,分析并梳理了日本多类型设施的构架与体系,并对典型案例“学研集团”进行介绍与分析,总结其发展经验。同时,在日本养老设施的人性化服务方面针对“临终关怀”进行了着重分析,总结出日本关于“临终关怀”的服务体系,为中国搭建“临终服务”养老平台提供参考。“智慧养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结合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与参考日本智慧养老的先进之处,引导中国应在“智慧养老”方面发力的方向。在上述基础之上,结合日本多类型设施的现状与优势,参照当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实情,从“法律政策体系”“基于人性化的标准化水准”“多元发展方向”“实现智慧养老”四个方面提出建设策略,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与研究未来养老产业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