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杨一帆
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
个人简介:男,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国际康养研究院(全国老龄办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副院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西南财经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联合培养的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在站博士后。2010年12月博士毕业后即作为西南交通大学引进人才任职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公共服务、数智治理、养老金融、健康老龄化和康养产业发展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咨询工作。国家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国家“马工程”2016年度重大项目等课题组主要成员,担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理事、欧洲职业养老金研究联盟(ENRSP)理事、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婚姻家庭与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亚洲公共管理学会(AAPA)会员、日本明治大学访问教授、韩国延世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全球减贫战略”跨国研究理事会成员,以及《减贫与区域发展》、《亚洲公共管理评论》等国际英文期刊匿名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等学术和社会兼职。在国内康养领域开展多项创新性工作,致力于推动老龄社会理念从养老向康养转变:策划组建全国老龄办首个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研发“老龄社会的跨学科洞察力”、“康养产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国际康养城市建设及项目开发案例分析”等课程和教育培训体系。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社会保障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及其他项目多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5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各级政府和部门委托课题50余项。
  •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
    陈杰 钱磊 张雪永 杨一帆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是“健康老龄化”蓝皮书系列的第三部成果。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响应党的十九大关于老龄工作体制的变化和调整,进一步突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宏观导向,立足于国际视野,跟踪全球治理前沿动态,将“健康老龄化”概念植入大中城市治理与发展之中,力求深刻阐述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导向的城市治理之间的关系。本报告强调健康老龄化是全球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战略对策,是我国积极、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挑战的坚实基础,是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银发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本报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积极老龄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目标,只有实施积极的“健康老龄化”,才谈得上抢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可以预见,中国的健康老龄化社会,一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建共治共享的理想社会形态,也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本报告以联合国倡导的健康老龄化为主线,以我国38个大中城市作为研究考察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评估体系,深刻剖析“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和“经济金融”五大维度,并利用公开数据对我国38个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报告通过对比2015年、2017年、2019年的排名变化,针对典型城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对其中的突出问题或现象进行全面剖析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全面掌握我国各大中城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情况与城市化进程,主动研判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分析健康老龄化的意义与要求,针对各大中城市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策略措施。
  •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7~2018)
    阎星董蕤 张雪永 副主编 ; 杨一帆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本书着眼于国际视野,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健康老龄化”为主线,在国内首次将这一概念植入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议题,阐述了人的健康老龄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本书强调“健康老龄化”治理是关乎所有年龄段人群的重要举措:要促使将健康老龄化的“年龄友好”理念纳入决策主流,使城市治理具有“年龄意识”;要引导年轻一代适应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主动为老年期做准备;要创新性地挖掘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潜力和机遇;促使贯穿人生命周期的地方治理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本书可为健康老龄化公共政策研究和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为城市规划建设开辟新的观察视角,为各地因地制宜地创建老年友好城市提供决策参考。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2020)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主编 ; 张劲松杨一帆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本书是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编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2020年度报告。本书主题为“聚焦医养结合”,突出医养结合的体制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按照“理论和逻辑自洽性的纵向‘经度’、内容和体系完整性的横向‘纬度’”这两条交织的线索组织各个篇章。对中国医养结合的概念、机理、特征、现状、趋势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几个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期为中国医养结合事业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23~2024)
    颜学勇 执行主编 ;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组织编写 ; 张雪永 杨一帆 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是当前全球发展的两大显著趋势,庞大的老龄群体需求与快速的城市发展相互碰撞,形成了各个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复杂课题。如何提高城市健康老龄化水平以保障更大群体老龄人口的健康和福祉是各国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判断标准,我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影响的弥散性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对老年服务提质增效提出新要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202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并以附件的形式规定了《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基本养老服务何以成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关键议题?当前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在未来发展中有哪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书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发展格局演变的关键期,也是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期和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书作为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连续研究项目的年度成果,适时顺应国家政策形势变化,聚焦“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38个大中城市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以及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实践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剖析不同量级城市基本养老服务的地区发展差异,重点关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和数字化背景下的基本养老服务建设,并借鉴国外基本养老公共服务的实践经验,以期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一个融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于一体,覆盖全体老人兼具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在对38个大中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评估计算并加总对比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目前仍存在总体建设水平偏低、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整体上我国健康老龄化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国际经验及本土国情,未来我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建设应采取提升老年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城市特色政策设计、创新老年群体社会参与模式等行动策略,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城市健康老龄化水平提供一定参考。本书综合运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政策工具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协同治理等多学科前沿理论,从关注老龄化的“结果”研究转向“过程”研究,探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从而实现服务对象的普遍性、服务需求的基本性、服务标准的基础性、服务供给的多元性以及服务项目的可调整性,探索老龄人口治理的现代化路径,创新中国特色老龄社会治理新模式。
  •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报告立足新时代,以健康老龄化为主线,基于层次分析法,将我国38个大中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评估体系,深度剖析“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经济金融”五大维度与“健康老龄化”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公开数据对城市健康老龄化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本报告通过对比2015年、2017年、2019年的排名变化,针对典型城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其中的突出问题或现象进行全面剖析后,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老龄化工作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健康老龄化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拓宽和支持多元养老模式”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全面把握我国各大中城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情况,主动研判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7~2018)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本报告以我国38个大中城市作为研究考察对象,立足积极老龄化与地方治理、可持续发展的交叉领域,在研究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趋势的基础上,以健康老龄化为导向,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社区的政策框架,从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经济金融、人居环境以及社会公平五个维度,解析了其运作机制、过程和成效、风险和保障以及约束条件等要素,初步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可持续发展和韧性治理理念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年龄友好城市治理及绩效分析评估框架——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最终从构建年龄友好城市的总目标出发,就价值取向、功能维度、结构体系、协同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构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地方治理框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和发扬老年人积极价值、把年龄友好城市的地方治理纳入现代社会治理总框架、提高老龄社会地方治理的系统性、探索多元化的治理保障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 中国特色医养结合道路的基本内涵、发展脉络和行动方略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医养结合作为“健康中国”战略下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点内容和重要途径,可以有效规避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养老机构可以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能力,医院可以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但目前,医养结合发展程度和水平需要继续提升,廓清生态秩序。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推进,一方面,需要以政策、金融、人才、技术、数据、资本、运行机制等供给要素,构筑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框架, 加大数字智慧医养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加快推进长期照护保险工作,以保障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者获得服务的购买能力。以老年人需求为引导,才能构建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