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出路的选择

作者:
建红英
出版日期:
2024年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7095字
所属图书:
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五四运动既是界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发生根本转向的重要标志。五四时期,在中国思想市场颇有分量和影响力的要数杜威的新自由主义与罗素的中国社会主义方案两种思潮,他们所提出的中国现代化方案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他们对中国社会现状的了解不可能十分深刻,因此,他们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方案设计其实存在无法解答的难题。正当中国各界人士在为找寻现代化道路陷入疑惑困境之时,马克思主义来到东方中国大地上并广泛传播,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逐渐为中国的现代化指明了新的符合国情的方向,中国现代化由被动走向主动。这是本文的内容安排。
关键词:

现代化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作者简介:

建红英:历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历史系访问学者,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宣讲团成员,四川省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库成员。现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基本历史问题研究、近代变革中的乡村社会。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基地课题、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多项。主持编写《西水头村志》,在中国社会科学网、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论文、著作、资料翻译近10万字。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杜威的新自由主义与罗素的中国社会主义方案
  • 杜威的新自由主义及其社会影响
  • 罗素的中国社会主义方案
  • 杜威与罗素的中国现代化方案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节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东西文化的反思
  • 张君劢之问
  • 丁文江之愤
  • 中西学之化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由被动走向主动
  •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 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
  • 在现代化道路问题上对待资本主义的三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