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道路审视:基于在地教育理论视角
作者:
滕媛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2050字
所属图书:
教育与乡村发展(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6.185-197
曾晓东
朱旭东
李兴洲
摘要:
本文基于在地教育理论,审视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构建有利于振兴乡村的教育之路。在地教育理论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区相融合,将地方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本文鉴于在地教育对当地社区发展的关注有利于将乡村村落纳入学校教育,促进乡村振兴。而当前我国城市中心主义农村教育现状为农村家庭进城陪读、城市中心的学校教育和离农的教育政策。因此,本文基于在地教育理论提出,首先学校教育应纳入乡村独特的自然、农业、社会和文化特征;其次,乡村学校应担当乡村文化阵地的角色。
关键词:
城乡教育
在地教育
农村陪读
作者简介:
滕媛:
滕媛,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教育社会学。
相关报告
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0~6岁儿童家庭教养中的父母角色比较
陕西省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教师“教非所学”现状
教师交流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教师网络研修:现状、问题与机制建构
文章目录
·
在地教育理论
农村教育现状:城市中心主义
(一)农村家庭进城陪读
(二)城市中心的学校教育
(三)离农的教育政策
·
农村教育的可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