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

作者:
黄晓春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6505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治理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聚焦近年来治理转型中的政府改革进程,引入研究问题;其次,将把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从抽象的“国家-社会”二元设问带回具体的治理转型情境,用多层级行政体系取代对整体国家的简单想象,探讨社会组织发展对于行政体系改革所具有的复杂影响。本文通过借鉴和拓展“行政发包制”理论,强调多层级行政发包体系在不同改革阶段会遇到不同难题,导致改革行动者对社会组织不同的定位和功能塑造,进而推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动态演变;然后,本章运用这一新型分析框架深入分析处于治理转型前沿的S市T街道近三十年来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从中探求“行政吸纳社会”与“行政借道社会”之间的转变机理;最后,本章对“行政借道社会”概念的理论意义展开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社会组织政府改革治理机制行政发包理论

作者简介:

黄晓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社会》杂志执行主编;上海市晨光学者、曙光学者,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4年)、上海社科新人(2018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9年),担任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聚焦当代中国基层治理转型问题,尤其关注基层政府的行为机制与社会组织发展特征。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社会学、城市基层治理、社会组织研究。

文章目录
·研究问题
多层级行政发包理论视域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 (一)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组织发展
  • (二)基层政府认知中的社会组织角色图谱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借道社会”:一个微观案例
  • 1.“层层发包”治理模式与“行政吸纳社会”(1984~2006年)
  • 2.行政发包治理机制的张力凸显与“行政借道社会”(2007年以来)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