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管理的法治支撑——良法善治理念下的制度架构与治理机制
作者:
刘正强
出版日期:
2012年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7026字
所属图书: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1.148-165
周海旺
卢汉龙
摘要:
加强社会管理的法治支撑,在社会管理中植入和壮大法治理念,实现主要依靠法律的社会治理,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上海具有依法治市的实践、富有接纳法制的传统,更面临着创新驱动、接续发展的需求。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就要注重用法治来统领、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就要不断剔除各种人治的思维、计划的残留,使社会秩序保持在弹性可控的状态下又不失社会活力。要改变党和政府直接通过行政系统进行社会管理的习惯,建立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运营社会的模式,形成主要依靠法律的社会治理结构,建构以法律为基准的社会秩序,养成以法律手段来处理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公众依法参与的制度和法治环境,即“良法善治”的制度设计。这要求以良性立法拓展法律空间、奠定治理基础,以柔性执法凸显人本理念、化解社会矛盾,以能动司法回应社会需求、实现社会正义。还要导入与此相吻合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以法治为支撑、以善治为目标,积极地推行法治、追求善治,实现制度重建和社会转型,使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社会团结得到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社会管理
法治支撑
制度架构
治理机制
作者简介:
刘正强: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相关报告
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发展的制度架构、法律与政策环境
首都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
价格、权威与信任——从理想型到多重形式
“大城市病”治理的国际经验
农村社区治理改革重建的新型治理机制比较
自组织及自组织相关研究理论
安徽省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的困境及治理体系研究
结构化治理:金融交易的治理机制
北京城市安全隐患治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文章目录
·
上海态势:转型发展面临管理瓶颈
·
问题研判:管理创新依赖法治支撑
·
制度架构:良法善治助力顶层设计
·
治理机制:社会协同引领公众参与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