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论是兴起于日本近代、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下简称“战后”)的一门学问,旨在系统、综合地研究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特质。自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导入日本人论研究以来,文化人类学一直是日本人论研究的主流方法论,如中根千枝等从社会结构角度、土居健郎等从心理学视角对日本人的性质特征进行了有效的研究。这些研究一方面总结出日本人的诸多代表性特征,为在日本人论领域的研究中导入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少的缺陷,即被批评为带有以偏概全的个案主义、排他式的经验主义、简单概括主义、西方一元论等倾向。杉本良夫、罗斯·摩尔:《日本人论之方程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88~92页。这些批评也的确切中了上述日本人论的要害,随即引起了日本人论与日本人论批判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