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性非自愿移民……有其实施的合理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但却往往总是引发各种社会危机。因为对受工程建设影响而必须迁离原住地的移民而言,移民实施往往会给他们经习固有的社会经济、组织制度和文化生活等带来深刻的破坏。移民特别是外迁移民遭遇的这种类似‘脱臼性’境况,使移民在一定程度上中断了其原有的生产生活模式和社会关系网络。移民迁移活动的实施,既摧毁了其既习已久的生产生活方式,又打乱了他们在乡土社会中构筑的社会关系网络,往往使移民在背井离乡的同时于一定时期内陷入贫困状态,并进而危及到他们的身份认同,增加了他们遭遇传染病等健康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顿风险的概率”(迈克尔·M.塞尼,2001:78~90)。纳亚克在研究南亚国家印度修建闰伽利大坝工程时,曾经论及在移民中出现的这种所谓“社会性脱臼”现象,提到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对移民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移民赖以谋生的物质生活模式的急剧转换(Nayak,1986)。既习已久的物质生活模式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不再适用,而新的安置地的谋生技能的获取又不可能一蹴而就,由此导致移民物质生活出现“社会性脱臼”,给移民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这既是笔者在对移民生计恢复事项进行考察过程中的关注点,也是今后在具体实施异地移民安置过程中,各个单位和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