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精神文化变迁下彝族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47页
报告字数:
36051字
所属图书:
异地重生:少数民族水电工程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著名人类学大师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G.Levi-Strauss)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都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结构。表层文化能被社会成员普遍地意识、感知,而深层文化则隐藏在表层结构的背后,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灵。因此,从社会学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任何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都应该注重其表层和深层两方面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少英,2003)。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后,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生计模式、处于基础地位的物质文化亦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以物质为基础的表层文化的变动,势必会引起精神文化和制度组织结构的变迁。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不可辩驳地表明,迁移是社会机体中一个深奥而未决的问题,对跨县外迁的彝族移民而言,非自愿移民搬迁对其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是双重的。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移民既有生产系统解体,物质生活模式发生变迁,其长期积淀形成的物质生活基础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在新川移民安置区进行尽可能的恢复和重建,而其精神文化生活亦同样。彝族移民异地远迁、与朝夕相处的邻里彼此分离、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被割裂、原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秩序被打乱、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以及仪礼规范被迫中断等,切断了与过去生活的心理上的联系,并失去了根植于本族群传统文化的活力,这些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的变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移民造成伤害。尽管这些方面并不易被察觉,亦难以被量化,但它们却是实实在在地在移民生活中存在的,迫切需要在进行移民安置过程中对其给予关注。

关键词:

彝族移民精神文化变迁社会文化适应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身份认同:弱势环境中的流变与适应
  • 4.1.1 山民还是农民:彝族移民身份认定的流变
  • 4.1.2 “文化中心主义”之下彝族移民的相对失意
  • 4.1.3 消除隔阂:彝族移民与宾川原住民的关系调适
宗教信仰:压缩的文化空间
  • 4.2.1 无处安放的信仰:属世抑或是属灵,灵与肉的分离
  • 4.2.2 丁郎刻木:生境剥离后信仰重塑的困境
  • 4.2.3 火塘——“炉中金火不灭”的固守
  • 4.2.4 毕摩:彝族移民精神的守望者
移民文化娱乐方式的变迁与调适
  • 4.3.1 火把节:官方助推之下的流变调适
  • 4.3.2 娱乐方式: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升级转型
  • 4.3.3 现代娱乐冲击下传统娱乐方式的式微
  • 4.3.4 彝族文化艺术团:精神守望者的自我救赎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