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新川移民村彝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困境与消解路径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43页
报告字数:
34919字
所属图书:
异地重生:少数民族水电工程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国江河密布地区多是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随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上马实施和开工建设,世代生活于此的藏族、彝族、普米族、独龙族、怒族、基诺族、傈僳族、傣族、纳西族、羌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不得不面临被强制迁移的安排,脱离世代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他们面临原有生产体系被破坏、生产性收入来源丧失、原有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网络被削弱、文化特征与传统势力减弱等社会风险,经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剧烈动荡变迁的过程。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以往的研究几乎都千篇一律地局限在经济视角上,认为是纯经济方面的原因,如补偿标准低、提取的库区维护基金比例低、库区剩余资源缺乏、补偿方式落后于社会发展实践等,提出的解决方案亦不外乎要求上级部门增加以物质生产恢复为基础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等。

关键词:

社会文化彝族移民适应困境消解路径新川移民村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彝族移民异地社会文化适应困境及成因探究
  • 6.1.1 业缘关系被打破带来社会震荡
  • 6.1.2 生计维系之现实困境
  • 6.1.3 相对剥夺感存续与利益纷争下的热情减退并存
  • 6.1.4 民族传统与社会现实的尖锐冲突
  • 6.1.5 社区组织结构肢解与社会关系网络失灵
  • 6.1.6 人际关系与民族社会规范受到冲击
彝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遭遇困境的深层原因分析
  • 6.2.1 移民的社会文化生境流变
  • 6.2.2 社会网络割裂造成“孤岛效应”
  • 6.2.3 适应速度有别的群体差别化现象解读
彝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困境的消解路径
  • 6.3.1 多措并举助力彝族移民生计恢复
  • 6.3.2 尊重彝族移民“地方性话语”,注入人文关怀
  • 6.3.3 重视区内外和谐,促进移民与原住民的社会融合
  • 6.3.4 关注移民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帮助移民重建社会网络
  • 6.3.5 关注彝族移民文化的特殊性,建设移民文化
  • 6.3.6 注重精神家园建设,促进移民由安身向安心过渡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