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资源型城市就业状况

作者:
吴要武 高文书
出版日期:
2005年8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19121字
所属图书: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已经考察了资源型城市的增长状况,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群体,资源型城市在1989~2002年期间的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非资源城市,进入枯竭期的城市又显著落后于未进入枯竭期的城市。更低的经济增长速度意味着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下降,那么,资源型城市的就业压力将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

中国资源型城市就业状况

作者简介:

吴要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学术领域主要为劳动经济学和微观经济计量学。擅长微观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质量评估),多次担任世界银行顾问。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发表在《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季刊》上,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经济学》等选载。 2003年以来,一直关注资源型城市的增长、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对部分资源型城市做了长期的追踪性研究。2011年以来,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劳动经济学前沿文献选读”,从“理论”和“方法”两个维度提供学术训练,把研究生带到学术前沿,受到研究生的高度赞扬并获得学界同行的好评。

高文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人力资源分会副会长,人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源、就业与经济发展。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要报》)二等奖,2003年获对外经济贸易部优秀论著三等奖。代表作:《贸易技术壁垒经济分析》,载《财贸经济》2003年第9期。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等。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任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2012年4~10月,任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客座研究员。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China Economic Review、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等报纸期刊发表论文约100篇。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改委、人社部、科技部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的就业状况
  • 1990~2000年间全国非农就业的增长状况
  • 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
  • 资源型城市的就业状况
第二节 开采阶段与资源类型对就业的影响
  • 处于不同开采阶段的城市就业状况
  • 不同资源类型城市的就业状况
  • 不同地区对就业的影响——东北三省
  • 资源型城市的再就业状况
  • 哪些城市就业压力最大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 部分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缓慢,带动就业的能力减弱
  • 资源型城市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高,吸纳就业的能力弱
  • 能够有效创造就业机会的非传统经济部门,在资源型城市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 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阻碍了劳动力在各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中面临较多的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