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1994~199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作者:
李培林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398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形势研究25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94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召开了1994~199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预测座谈会,40多位属于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法学所、人口所、政治学所、民族所、世界宗教所、经济所、农村发展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安部、人事部、最高检察院、民政部、统战部、建设部、国家计生委、全国总工会、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经济社会调查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厅、局等,部分新闻出版单位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此外,课题组还在1994年10~11月就中国1994~1995年的社会形势对全国170多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全国10个省区的2万多名城乡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对专家学者意见的归纳整理和对来自各个方面调查统计资料的综合分析,现将我们对1994~1995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分析预测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国总报告社会形势分析社会形势预测

作者简介:

李培林:博士,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文章目录
1994年社会形势的基本判断
  •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二)国民经济的结构性发展出现新的增长点
  •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 (四)人口继续呈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趋势,国民素质有所提高
  • (五)城市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加快
  • (六)社会秩序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化
  • (七)社会舆论和社会心态基本保持着健康态势
1994年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 (一)从政治上为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进一步提供保证
  • (二)强调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 (三)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初步实现平稳过渡,新经济体制形成初步框架
  • (四)宏观调控取得成效,经济开始实现“软着陆”并避免了大起大落
  • (五)社会稳定更加受到重视,整顿社会秩序的力度明显加大
  • (六)社会发展压力加大,社会发展意识增强
1994年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 (一)物价上涨超过警戒线,一部分群众生活水平下降
  • (二)农业的粮棉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和地区差距继续拉大
  • (三)部分职工、部分离退休人员和低收入阶层生活比较困难
  • (四)社会治安仍存在诸多问题,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依然艰巨
  • (五)教育、科研领域的改革仍存在许多困惑,总体发展滞后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
1995年社会形势预测
  • (一)经济继续“软着陆”,但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 (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物价涨幅将逐渐回落
  •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将明显加快,企业效益可能有显著好转,破产企业职工的生活安置问题会变得突出
  • (四)人口继续维持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形势依然严峻
  • (五)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继续加快,农民工流动的季节性压力将减弱
  • (六)社会秩序会继续好转,但治安问题仍然是民众关心的焦点之一
  • (七)妇女和家庭问题将会更加受到关注
  • (八)根据上述提到的本课题组对全国20000名居民的抽样调查,公众在1995年最关注的三大焦点问题将是:“控制物价上涨”(71.67%)、“严惩腐败”(39.97%)和“社会稳定”(24.99%)
若干对策和建议
  • (一)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坚决控制物价涨幅
  • (二)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有保障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 (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关键是增加对粮棉种植业的投入
  • (四)改革城乡管理体制,加快城镇化速度
  • (五)继续坚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
  • (六)进一步加大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整顿社会秩序的力度
  • (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把科技教育立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 (八)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认识
  • (九)把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