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单位制、社区制与农民工政策

作者:
卢国显
出版日期:
2010年9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5706字
所属图书:
农民工;社会距离与制度分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单位制度源于根据地时期形成的对“党的革命队伍”的特殊管理体制。所谓“革命队伍”,是以中共党员为核心的公职人员群体,根据地党群团体、军队、政府机构和公营企事业是“革命队伍”一元化组织的不同职能部分。“革命队伍”中的成员一律实行供给制,其范围逐渐扩展到衣、食、住、行、学、生、老、病、死、伤残等各方面,依照个人职务和资历定出不同等级的供给标准。供给制使个人的私生活空间极其狭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完全依赖于“公家”的分配,几乎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新中国成立后,在革命干部中实行多年的供给制逐步改成了工资制,但由“公家”把“公家人”“包下来”的基本原则与精神,却通过单位制度的普及而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关键词:

农民工政策城市管理体制社区制单位制

作者简介:

卢国显:河南唐河人,1966年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距离、社会政策与治安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一个制度分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社会距离: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与教育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警民距离与首都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公安部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与虚拟社区警务建设”,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多篇,曾获得2006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单位制与社区制的内涵及其演变
  • 单位制的定义、特征、功能
  • 单位制向社区制的演变及其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影响
第二节 社区制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的局限性
  • 社区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的价值
  • 社区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的局限性
  • 重提单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