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现代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与模式

作者:
出版日期:
2006年5月
报告页数:
127页
报告字数:
96016字
所属图书:
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上一章我们着重分析了前工业化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城市居住区的空间结构特点。总的来说,传统“社会地位”是决定当时城市居住区分化的最主要“生态因子”,同时由于慢速交通技术条件的限制,在有限的地理空间范围里形成了高度密集型的城市居住区等级分化现象,而居住区空间的等级分化实际上是城市社会阶层等级结构的必然体现,这是当时中西方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共同特征。产业革命以后,以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化城市,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从此进入了现代社会以及现代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人是“政治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所以与古代城市一样,现代城市同样也是个具有明显社会等级特征的人类“聚居地”,在城市居住区空间上同样具有显著的阶层分化现象,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现代城市的社会及其居住区空间分化现象的复杂程度与严重程度,都要高于前工业化时代;再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代城市由于其生产与生活方式同前工业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交通技术条件具有本质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反映社会等级阶层居住区空间分化的基础上,其具体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与前工业化时期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型模式,而且这种新型模式由于所处城市化阶段的不同,本身也处于不断地演变之中。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影响现代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演化的城市化阶段分析
  • 1.“产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城市及其居住区发展进程的历史回顾
  • 2.贝尔格的城市居住空间发展阶段理论
  • 3.城市发展各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居住区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
  • 4.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的角度对该理论模式的评价
第二节 现代西方国家人口迁移及其居住区空间结构的转化
  • 1.城乡居住区空间结构的矛盾对立运动
  • 2.现代西方国家城乡居住区空间结构与城市内部居住区空间结构矛盾运动的转化
  • 3.都市区内部的矛盾性是影响现代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
  • 1.西方国家工业化时期城市的界定
  • 2.工业化时期西方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 3.工业化早期西方国家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
  • 4.工业化早期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的主要特征
  • 5.工业化早期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与市民的生活质量
  • 6.工业化早期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的空间结构模式
  • 7.人口的“郊区化”与成熟期西方工业城市的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
  • 8.西方国家工业化早期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与人口“郊区化”的关系
第四节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
  • 1.二战后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城市人口及其居住区空间的“郊区化”运动
  • 2.二战后大规模的人口郊区化对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影响
  • 3.二战后美国城市居住区空间大规模向郊区转移的原因
  • 4.二战后大规模人口“郊区化”下的大都市居住空间结构特点与新模式
  • 5.二战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居住区空间结构新模式所产生几个主要问题
第五节 “后工业”时期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特征与模式
  • 1.“中心城市”与郊区之间在人口及其居住区上的空间转移现象仍继续存在
  • 2.城市居住区空间继续保持从大城市向小城市、“冰雪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的趋势
  • 3.郊区居住空间产生了内部分化,导致大都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新模式的形成
  • 4.“后工业”时期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与工作空间的关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