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我们着重分析了前工业化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城市居住区的空间结构特点。总的来说,传统“社会地位”是决定当时城市居住区分化的最主要“生态因子”,同时由于慢速交通技术条件的限制,在有限的地理空间范围里形成了高度密集型的城市居住区等级分化现象,而居住区空间的等级分化实际上是城市社会阶层等级结构的必然体现,这是当时中西方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共同特征。产业革命以后,以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化城市,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从此进入了现代社会以及现代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人是“政治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所以与古代城市一样,现代城市同样也是个具有明显社会等级特征的人类“聚居地”,在城市居住区空间上同样具有显著的阶层分化现象,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现代城市的社会及其居住区空间分化现象的复杂程度与严重程度,都要高于前工业化时代;再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代城市由于其生产与生活方式同前工业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交通技术条件具有本质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反映社会等级阶层居住区空间分化的基础上,其具体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与前工业化时期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型模式,而且这种新型模式由于所处城市化阶段的不同,本身也处于不断地演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