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河湟流域藏族农耕的起源与村落的形成

作者:
谢热
出版日期:
2010年8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5133字
所属图书:
村落·信仰·仪式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河湟流域地区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基地,习惯上称东部农业区。“黄河、湟水、大通河两岸,海拔1650~2600米,阶地宽广,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耕作历史悠久,习惯上称川水地区,是省内粮食、蔬菜、瓜果的主要产区。”青海省地方志编委会编《青海省志·农业志·渔业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第25~26页。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谢热: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藏学、民族社会学。藏族。出生于青海省河湟流域巴燕丹底藏乡。1979~1983年,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学习藏学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200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自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从事藏族文化研究。独著或合著《传统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变迁模式》、《藏族部落制度研究》、《藏族生态文化》等学术著作9部,参与翻译《夏琼寺志》(藏译汉),发表学术论文《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趋向》等60余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农耕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村落的形成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