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经历的大转型,是一个以大一统国家为起点,孕育市场、释放社会的过程,截然不同于西方历史上以市民社会为起点、生成市场、建构国家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城”与“民”的再造,体现出独特的“中国式”逻辑。
中西发展历程的差异,成为本书讨论时暗含的一个重要背景。着眼于转型的过程,我们当下可被视为一个既有平衡和新平衡之间的过渡失衡阶段。在此,平衡也有两重含义:第一重为社会结构诸要素间的平衡,在国家—市场—社会三分框架下已有较多的研究,不赘多言;第二重可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平衡还包括社会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呼应和契合,目前还较被忽视。因此,引入此视角的意义在于,将“个人”作为微观分析维度引入国家—市场—社会的宏观三分框架,将转型落实到最具体的承载者,看个人如何通过自我构念的转型,直接或间接(以“社会”为中介)地重塑国家—个人关系,使其社会心理结构再度呼应社会结构。不同于由国家主导的社会结构转型,由市民推动的社会心理结构的转型牵连着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中更为厚重的一端,使得整个转型的过程在这两种力量的形塑之下始终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张力,成为本研究试图解释的关键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