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韧性”的家庭主义和“脆性”的个体主义——透视城市婚姻礼仪的代际变迁
作者:
薛亚利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20937字
所属图书: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84-105
吴小英
摘要:
本文利用8个上海家庭(包括21个小家庭)婚姻礼仪代际变迁的访谈数据,从婚姻礼仪视角中包含的“文化—行动—资源”三个维度,来分析家庭主义和个体主义的调适关系。调研结果发现,城市里代际间的婚姻礼仪经历了繁—简—繁的回溯性剧变,家庭主义和个体主义在“文化—行动—资源”三个方面上的变迁并不均衡,集中表现在:个体主义在文化表达和行为参与方面获得较大发展,但资源支持上力量薄弱,因而显示出了“脆性”特征;而家庭主义在文化价值传导和行动参与方面上不断衰落,但在资源支持上反而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从而显示出了“韧性”特征。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个体主义的成长,并不仅仅与家庭主义较力,也与特殊制度条件的变革紧密相关。
关键词:
家庭
礼仪
婚姻
结婚
主义
作者简介:
薛亚利:
作者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报告
城市婚姻的变革
公共性与家庭主义——社会秩序的基础性原则辨析
家庭主义、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福利国家家庭政策的发展脉络与政策意涵
代差与代同:新家庭主义价值的兴起
广西达腊屯的婚姻与家庭
社会发展
土家族的夫妻关系:从合作到合意
家庭、婚姻与外来媳妇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黑井村
离婚在西方
文章目录
·
问题提出和文献回顾
调查设计和研究发现
(一)研究设计和数据特征
(二)研究发现 婚姻礼仪的代际剧变
婚姻礼仪剧变中的家庭主义式微
1.大家庭成员在礼仪中的权威性降低
2.大家庭成员的知识传授作用降低
3.大家庭关联的价值传导功能降低
个体主义行为方式的兴起
1.个体婚姻自主权的上升
2.个体行为参与度的上升
3.个体情感表达上的突出
资源支持中的家庭主义和个体主义
1.家庭主义资源支持的“韧性”表现
2.个体主义资源支持的“脆性”表现
结论与讨论
1.家庭主义和个体主义的“悖论性”关系
2.家庭主义和个体主义的“灵活性”调适
3.个体主义的“曲折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