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家庭主义、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福利国家家庭政策的发展脉络与政策意涵

作者:
韩央迪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7020字
所属图书: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工业化浪潮下,家庭普遍经受了冲击与挑战。对此,西方福利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家庭,推动了家庭政策的普及与发展。从纵向看,福利国家家庭政策在褪去了19世纪晚期原初发展的稚嫩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从“家庭主义”向“去家庭化”的黄金时期,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成熟与转型中表现出一致趋向,即在强调家庭责任的同时凸显了对家庭的支持。其政策意涵在于,不同国家应以更加包容、积极的视野促成不同政策主体的合力,以此调和“家庭主义”“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的关系,推动家庭整体与成员个体目标的协调发展,并促进资源在家庭成员内部的均衡配置。
关键词:

政策家庭国家福利主义

作者简介:

韩央迪: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本土化、青少年发展、残障社会工作等。

文章目录
家庭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分野
  • (一)个人主义
  • (二)家庭主义、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
西方家庭政策的实践
  • (一)家庭政策的萌蘖 “国家—家庭主义”对个人主义的干预
  • (二)家庭政策的黄金时期 “家庭主义”向“去家庭化”的转变
  • (三)家庭政策的成熟与转型 “去家庭化”与“再家庭化”的交融
·政策含义 家庭政策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