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照料孙子女的选择背后:北京市老年人的个案研究
作者:
夏天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0634字
所属图书: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239-262
吴小英
摘要:
本文考察城市家庭内部老人照料孙子女的实践,探求老人在面对个体需求和家庭责任的冲突时所采取的回应策略。研究发现,老人在主观上建构照料的意愿,强调照顾孙子女是出于自主的选择,将其描述成“享受一种乐趣”或“承担一种责任”;在照料过程中为自己设定角色和规则,一面积极参与到照料过程中,承担大部分家务,完成了传统的“妻子的任务”,一面在管教孩子和对孩子的决策权上又体现出有限的权力,只付出劳动不参与决策,被称为“保姆的权力”;同时在自己和子女家庭之间划定了界限,追求自身的独立性,包括经济和居住安排,强调养老要“自力更生”,并做好了请保姆、去养老院的规划。这体现出在家庭中当青年人“重权利轻责任”追求个体化发展的同时,老人们同样在积极回应个体化对养老和代际关系所带来的冲击,但他们采取的策略常常是隐忍和自我克制的。老人的诉求是通过劳动、权责、经济上的付出实现的,体现了“重责任轻权利”的个体化特征,家庭在个体化的过程中给老年人和青年人提供了不同的空间和机遇。
关键词:
老人
家庭
子女
照料
孙子
作者简介:
夏天:
作者现为北京市东城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职员。
相关报告
“养房防老”和“大作小”:都市老年人家庭的个体化趋势及合作社模式困境
儿童抚育中的代际合作、家庭伦理与亲密关系
家庭在长期护理中的角色
跟踪调查基本数据
家庭:转型期的功能变迁和政策支持
澳大利亚
协商式亲密关系:独生子女父母对家庭关系和孝道的期待——透视城市婚姻礼仪的代际变迁
老年照顾:家庭还是社会服务?
湖南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老人利他型自杀的形成机制分析——基于鄂中地区S村的个案研究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
·
文献综述
研究发现
(一)照料的原因
(二)设定照料中的角色与界限
(三)老人如何认识照料孙子女对养老的回馈
·
结果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