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农业生产与经济结构变迁
作者:
出版日期:
2010年4月
报告页数:
53页
报告字数:
45613字
所属图书:
侨村蒜岭的变迁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4.119-171
郁贝红
摘要:
蒜岭是个人地矛盾突出的村庄,数百年来,农业生产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但新中国成立前经营权掌握在各家各户手中,根据各家各户的土地拥有情况,农业经营结构略有不同。到了人民公社时期,在“以粮为纲”的国家政策的强制下,粮食种植成为“一边倒”的产业。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宽,市场的逐步开放,蒜岭才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变换农业生产结构。改革开放和家庭承包制实施以后,蒜岭的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
关键词:
非农产业
家庭承包制
小农经济
集体化
人民公社化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江苏射阳县联耕联种的启示
土地与生活福利:家庭承包制时期
传统土地制度及其政策性变迁
农村合作行为的类型学分析——以安徽小岗村为例
制度变迁与社会生活(1952~2013):南江人群关系的微观政治
集体化下的童年:“大跃进”时期农村幼儿园研究
社队所有的土地与集中统一的村落共同体
集体化后期的泥河村:由狂热到平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田的负担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以粮为主兼营龙眼等的种植业
牛、猪为主的养殖业
第二节 集体化时期的蒜岭经济
集体化的贡献
拥有生产和分配自主权的初级社
高管理成本低效率的集体生产组织形式
未予发展的集体小企业
第三节 家庭承包制后蒜岭农业经济的变化
种植业的兴与衰
养殖业的兴与衰
第四节 非农产业的兴起与衰败
村集体企业的兴与衰
村民合办企业的兴与衰
农民办企业并非易事
第五节 出国出境务工为主的多元经济
出国出境务工形成热潮
以出国出境务工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