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江苏射阳县联耕联种的启示
作者:
袁明宝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0768字
所属图书:
华中村治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4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5.81-93
摘要:
本文关注的是对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首先,本文概述了家庭承包制改革所造成的小农经济状况。其次,本文探索了“联耕联种”这一农业现代化的地方实践形式。在此基础上,本文介绍了“联耕联种”的实践机制,探索了它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后,本文概述了“联耕联种”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联耕联种”是行政力量推动农民,以合适的方式组织起来对接大生产的农业现代化过程。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家庭承包制
土地问题
小农经济
联耕联种
作者简介:
袁明宝:
袁明宝,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转型、基层治理和农村社会学。
相关报告
农业生产与经济结构变迁
为谁的农业现代化
小农经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道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前景
联耕联种-家庭分散经营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传统土地制度及其政策性变迁
土地与生活福利:家庭承包制时期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周家庄:人民公社遗产的新启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文章目录
·
问题提出
·
地方实践:联耕联种的探索与兴起
统筹组织:联耕联种的实践机制
(一)村级组织的统筹
(二)农技部门的技术下乡
实现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联耕联种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联耕联种达到了节省人工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二)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三)为老人农业提供了空间,延缓了其将土地流转出去和退出农业生产的时间
(四)联耕联种使村干部嵌入农业生产中,重塑和再造基层治理责任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联耕联种的性质和特征
(一)联耕联种是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生产力的提高
(二)联耕联种的本质在于农业生产环节中村级组织统筹功能的发挥
(三)联耕联种经营模式是一种不排斥小农、包容小农和老人农业的模式
(四)联耕联种经营模式不同于规模经营和合作社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