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出生性别比偏高与社会性别机制
作者:
朱秀杰
出版日期:
2011年3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4051字
所属图书: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3.63-82
朱秀杰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性别以及社会性别机制的基本涵义;其次本文介绍了出于研究需要构建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最后经过分析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男孩偏好是社会性别不平等机制的后果,父母预期男孩能够给家庭所带来的各种回报要远远多于女孩,因此形成了生育中的男孩偏好,从而出现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现象。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出生性别比
男孩偏好
性别选择
作者简介:
朱秀杰:
相关报告
绪论
“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
理论分析框架与理论假设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儿子还是女儿——一个苗族村寨的性别选择途径与治理效果分析
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估计
草根行动:在纠正“男孩偏好”治本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以河南省登封市周山村为例
定性资料分析
“剩男”“剩女”现象背后的婚姻挤压问题
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公共政策的赋权性分析——中国和韩国国家层面公共政策的比较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社会性别机制的涵义及特征
机制的涵义
社会性别的基本内涵
社会性别机制的涵义
社会性别机制的特征
第二节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
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特征
第三节 出生性别比偏高 男孩偏好导致的生育性别选择行为的结果
男孩偏好 社会性别不平等机制的后果
生育空间缩小
产前性别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