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作者:
熊子云
出版日期:
2019年10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179字
所属图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70周年校庆70篇优秀论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0.30-39
刘向兵
摘要:
本文介绍了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首先,本文介绍了十九世纪初工人运动的状况与特性。其次,本文总结了封建复辟时期的阶级关系和工人运动的特点。再次,本文分析了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中工人的作用和这次革命对工人运动的影响.接着,本文介绍了七月革命后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其特征。然后,本文指出了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创立科学革命理论的历史任务。最后,本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历史需要的产物。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工人运动
七月革命
独立工人运动
科学革命理论
作者简介:
熊子云:
原中国工运学院副教授。
相关报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新时期中国工人运动
略论台湾近代工人运动
刘少奇是杰出的工运领袖和理论家——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国共政争与国民党上海护工队的兴亡
社会性别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魏特夫:东方社会研究
基希海默:民主法治国家的期盼
马克思的人学本质观与科学发展观的构建
阶级与转型中国政治
在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中推进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
文章目录
·
十九世纪初工人运动的状况与特性
·
封建复辟时期的阶级关系和工人运动的特点
·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中工人的作用和这次革命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
七月革命后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其特征
·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提出了创立科学革命理论的历史任务
·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历史需要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