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述的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主要指纳入社会性别视角的经济学研究。从方法论来看,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有两个主要流派:主流经济学和女性主义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源于19世纪末叶发展起来的新古典经济学。该流派对社会性别问题的研究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出发点,假定经济决策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关注生产领域和进入市场交换的经济活动,比如劳动力参与、就业与工资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强调机会平等,其研究方法强调数学模型和统计计量分析。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广泛认可,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兴流派(朱成全、崔绍忠,2006)。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目标是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推动性别平等。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主流经济学是一个男学者占主导地位的学科,其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仅仅体现了男性的经历和视角,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男女两性的现实世界,并为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朱成全、崔绍忠,2006;Ferber and Nelson,1993;李洁、朱富强,2007;崔绍忠、邹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