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姜秀花
机构: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个人简介:

女,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助理、妇女历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山东省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6~2010)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编 ; 宓瑞新史凯亮 副主编 ; 姜秀花 肖扬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性别平等
    谭琳 姜秀花 主编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从多学科的视角对经济建设与性别平等、政治建设与性别平等、社会建设与性别平等、文化建设与性别平等、生态文明建设与性别平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分享了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成果,认真研究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路径和具体方法,深入探讨如何使妇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与男性平等参与、平等受益、共享小康,积极促进妇女研究与性别平等实践的结合。
  • 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蒋永萍 姜秀花 副主编 ; 谭琳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本书由总报告、发展状况分析、法律政策分析、专题调查研究、社会行动、评估报告和附录七部分内容组成。 总报告全面回顾了2008~2012年中国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取得的积极进展。中国推进性别平等的顶层政策设计明显加强,党的施政纲领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国家的发展规划中列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新1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颁布实施。全国妇联带领各级妇联组织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回应党和政府的新要求及妇女群众的新期待,“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加强源头参与和基层服务使广大妇女群众长受惠、普受惠、得实惠。总报告也充分展示了各类妇女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积极发挥作用,为不同妇女群体的生存发展提供的多样化服务,还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涉及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总报告也客观分析了中国发展过程中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发展状况分析篇共包含7篇文章,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全面描述了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法律政策分析篇包含5篇文章,首先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新纲要的特征和意义,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女性高层人才成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及社会性别预算方面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政策创新和试验,并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进行了性别分析。专题调查研究篇共8篇文章,首先以主要数据报告的形式概要介绍了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发现,然后,从妇女参政、婚姻家庭、公民健康、残障妇女、流动妇女及认知态度等方面反映了相关专题调查及分析结果。社会行动篇共10篇文章,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有关政府部门、妇联组织及其他非政府组织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发展的项目和行动。评估报告篇共7篇文章,深入分析和评估了全国城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健康、教育、经济、政治和决策参与、家庭及环境6个方面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本书以附录的形式梳理了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事件、出台的重要法律、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 关键词:中国 性别平等 妇女发展
  • 中国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研究与行动
    肖扬 主编 ; 马焱 姜秀花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
    本书从理论研究、行动干预和男性参与方面系统反映了中国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研究成果和现状,集中体现了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学者对针对妇女暴力问题的学理性研究,展现了“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确立10年来中国在法律政策、警察干预、司法干预、法律援助、心理支持及综合性干预方面的主要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揭示了新形势下针对妇女的性骚扰、拐卖/骗、网络暴力、语言暴力、姻亲关系和亲密伙伴暴力的特点与趋势。书中富有哲理的思辨、独到的见地和鲜活的经验将为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行动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历史、现实、挑战
    谭琳 姜秀花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
    本书是2011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理论、现状、挑战”研讨会的论文辑录。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妇女运动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重点问题,社会管理与服务中的女性参与,女性人才成长的政策推动,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以及婚姻家庭、性别文化与大众传媒领域的妇女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相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动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创新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 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蒋永萍 姜秀花 副主编 ; 谭琳 主编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该书既宏观描述了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取得的可喜变化,又特别关注了流动妇女、失业妇女、留守妇女、老年妇女、留守女童及残疾妇女等弱势妇女群体面临的民生问题,并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应如何在改善民生背景下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分析和评估了全国城乡和各省区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和变化,介绍了国内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发展的行动实践。该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刻探索和经验与信息分享,对推动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妇女研究十年(1995~2005)
    刘伯红 谭琳 主编 ; 宓瑞新姜秀花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05年08月
    为纪念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10周年,本书从妇女与贫困、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对妇女的暴力、妇女与经济、妇女与参政、妇女的人权与法律、妇女与传媒、女童的生存与发展、妇女组织、妇女与文化、老年妇女、婚姻与家庭、学科建设等15个方面,基本回应了《北京行动纲领》的重大关切领域,呈现了’95世妇会以来我国妇女/性别研究的热点话题以及在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研究深度等方面的发展轨迹。
  • 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
    谭琳 姜秀花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本书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围绕中国婚姻家庭的现状、特征与变迁,婚姻家庭的法律政策及影响,构建和谐家庭的理念和途径,大众传媒与家庭和谐,以及面向家庭的社会工作等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分享了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实证研究成果以及推动反家庭暴力立法、寻找最美家庭及调解家庭矛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对推动中国新形势下有关家庭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营造有利于家庭和谐和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蒋永萍 姜秀花 副主编 ; 谭琳 主编 出版时间: 2006年03月
    该书既宏观描述了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取得的可喜变化,又特别关注了流动妇女、失业妇女、留守妇女、老年妇女、留守女童及残疾妇女等弱势妇女群体面临的民生问题,并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应如何在改善民生背景下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分析和评估了全国城乡和各省区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和变化,介绍了国内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发展的行动实践。该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刻探索和经验与信息分享,对推动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2006~2010年中国妇女/性别研究概述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关键词:
  • 妇女健康研究综述(2006~2010年)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关键词:
  • 汲取女娲文化精髓 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女娲文化体现和张扬了中华民族崇尚的“创造、民本、和谐、奉献”精神。其精神内核与先进性别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追求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把女娲文化的精髓汲取到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当中,不仅有助于女娲文化的传承和内容的创新发展,而且也会赋予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以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关键词:
  • 中国公民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本文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从健康自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公民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同时展现不同阶层和群体妇女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总体上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健康水平;而弱势社会阶层女性与优势社会阶层女性健康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还发现,在职业、收入、教育程度以及城乡区隔等因素对男女公民健康产生影响的同时,性别因素交织其中而使健康水平性别差距方面发生一些微妙变化。
    关键词:
  • 2005~2010年健康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本文根据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等7个妇女健康指标,对2005~2010年健康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评估。结论认为,中国妇女健康水平和保健服务获得和利用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问题依然存在,亟待政府从法律政策和部门行动两个方面积极作为,推进卫生领域的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确保男女两性在健康水平和健康资源方面的公平性。
    关键词:
  • 生命健康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把妇女健康作为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优先领域,指出:“妇女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健康状态是反映妇女生存状况的基本指标。”因此,开发和应用具有性别敏感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推动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卫生保健服务的改善,促进建立健全卫生保健性别统计制度,动态观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妇女的健康和男女两性在健康方面存在的不公平,及时制定可行性对策,促进卫生保健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实现卫生保健的公平性,对全面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关键词:
  • 韩国女性参与全球化娱乐(色情)业:半边缘状态、地方父权主义以及政府政策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娱乐行业(或色情业)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女性迁移到发达国家的城市中从事色情服务业。本文利用包含三个方面的政治经济学综合理论框架展开研究:在世界体系中的半边缘状态、地方父权主义和国家政策,旨在探讨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女性参与国内和全球娱乐行业的情况。对美军驻韩军营附近的色情服务业以及日本城市中韩国妓女的研究分析,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韩国社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韩国社会产生了大量从事色情业的女性,其中许多人去了日本和美国,而且这些韩国女性认为性工作是她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
  • 世纪之初话参政——“中国妇女参政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
    出版时间: 2005年08月
    刚刚跨入21世纪的门槛,中国妇女研究会就于2001年3月21~22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妇女参政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来自12个省市的80余名社会各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彭珮云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以务实的态度、严谨的调查数据和分析,考察了中国妇女参政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制约妇女参政的原因,并集中对女干部的比例指标问题、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问题、女干部的能力建设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关键词:
  • 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的文化评析
    出版时间: 2005年08月
    在这样一个审美文化急功近利的时代,减肥、整容、丰乳、隆胸等成为近几年社会上热得烫嘴的一些词汇,并成为大批女性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尽管关于减肥整容修身美体行为造成的恶性事件的报道不绝于耳,许多女性为此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但仍没能阻止住女性飞蛾扑火般地加入减肥整容和丰乳肥臀大潮的步伐。问题是,人们的审美情结为什么偏偏对女性的体貌而不是对男性的体貌情有独钟?是什么力量驱使一些女性那么义无反顾地走上险象环生的身体再造之旅?我们将从文化的视点切入,分析关于女性身体美的文化是怎样控制了妇女的生活方式,是怎样地再现了历史上存在久远的审美关系中的两性权力和地位的不平等。
    关键词:
  • “调门高”与“圈子小”?:中国妇女研究评价
    出版时间: 2005年08月
    自20世纪80年代妇女研究在中国兴起以来,经过男女两性学者的共同努力,其影响不断扩大,研究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近来有一种来自男性学者的说法,认为女性主义者的“调门越来越高,圈子却越来越小”。这实际涉及到对中国妇女研究的评价问题。为此,本文整理了部分在京的专家和学者就此问题展开的一些讨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