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青海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与目标措施
作者:
马生林
出版日期:
2012年4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7339字
所属图书:
2012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4.344-352
苏海红
孙发平
赵宗福
摘要:
近年来,青海省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位置,将“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欠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生态整体恶化的态势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治理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生态综合治理,推进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青海模式。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青海
现状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
目标措施
节能降耗
作者简介:
马生林:
相关报告
青海工业运行形势分析与发展对策
青海节能降耗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9~2020年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践行湖南工业绿色发展 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2023~2024年河南省能源形势分析与展望
河南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问题研究
中国环境与贫困:现状、关系和问题
青海藏族聚居区形成的历史考察
藏族社区的生态补偿模式探析——以四川省G自治州HZS淡水保护项目为分析样本
文章目录
青海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一)八大生态治理工程初见成效
(二)节能降耗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重金属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四)三江源区“增水”工程效果明显
(五)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信息与全国互联共享得以实现
(六)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土流失面积扩大,荒漠化问题严重
(二)江河水减沙增,珍稀物种受损
(三)草畜矛盾突出,鼠虫害加剧
(四)工业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未来青海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总体目标与保障措施
(一)国家应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实现青海生态环保新突破
(二)始终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增强民众生态环保意识
(三)完善生态移民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四)生态活力要发挥优势提高等级,环境质量要保持领先地位
(五)争取国家对环保产业更多支持,打造绿色产品供给基地
(六)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七)加强生态综合治理,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八)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