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认识“反思文化” 构筑“文化环境”——如何解读日本的方法论初探

作者:
戴建方 俞纯麟
出版日期:
2015年5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7474字
所属图书:
同济社会学评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前景。总的来说,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美国是重点,欧盟是另一重点,而日本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角色不可低估,也相当重要。对此日本有人认为,日本目前已经明确将中日关系定位为相当高的一种关系。冈本行夫(曾经担任小泉内阁顾问)指出:“日本在当前外交重点取向上,首位是美国,其次是中国,第三位才是欧洲,这是从日本政府到民间的一种共识。”[“日本外交的课题”(特别演讲会,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办),2004年6月17日]这种见解是否真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安倍晋三出任首相(2006.9)后随即访华(2006.10),这已经改变了历来首相出访第一站为美国的惯例,若仅仅将此解释为修复低谷的中日关系似乎还不够,其象征意义显然值得思考。2007年1月24日日本防卫大臣久间章生指责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错误”,导致美国副总统切尼以日程安排已满为理由拒绝在访日期间与其会晤。上述看法的共同点是中日双方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存在,尽管彼此在认同对方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众所周知,就目前现状而言,中日两国之间在相互认识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本文着重探讨以何种方法论去重新认识处于转变期中的日本这一问题。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戴建方:(同济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俞纯麟:

文章目录
影响中日关系的变数——日本的“反思文化”
  • 1.如何解释“社会事实”
  • 2.“全球化—地方化”中的“反思文化”
  • 3.“反思文化”与日本成为普通国家
“文化环境”的操作可能性
  • 1.“文化环境”的变数之一 教科书
  • 2.“文化环境”的变数之二 媒体
  • 3.“文化理解”是构筑未来中日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