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反思、批判和反身性:实现“助人自助”的三种服务逻辑

作者:
童敏 罗敏敏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790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五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服务理念,也是社会工作之所以能够立足的关键所在,从产生之日起,社会工作就秉持着这样的服务理念。但是从“助人”转变成“自助”却需要社会工作服务策略的根本转变,从专家式的直接给予转变成服务对象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如何理解作为培养服务对象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反思、批判和反身性这三个概念就成为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然而这三个概念缺乏清晰统一的界定,常常相互混淆。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开展探索,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回顾、分析和比较,梳理了反思、批判和反身性这三个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体现的服务策略。研究发现,这三个概念都关注个人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主动审视,只不过,反思是强调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自身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当下情境的检视,批判是注重从文化角度出发对自身日常生活中的权利关系的分析和原有知识假设的质疑,而反身性则是从社会差异假设出发对自身所处的社会位置的确认和动态关联中的文化历史脉络因素的理解。对这三个概念的清晰梳理有利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服务理念的实现,以及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

反思社会工作批判反身性

作者简介:

童敏: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常务理事、民政部社会工作实务特约专家、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福建省民政厅和厦门市湖里区社会工作专业督导,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和相关研究,发表中文学术论文100多篇,英文论文数篇,出版论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民政部以及横向的社会工作课题多项。主要研究领域: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和本土化以及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

罗敏敏: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在读博士生。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反思
·批判
·反身性
·讨论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