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结论 迈进现代慈善社会

作者:
杨团
出版日期:
2009年9月
报告页数:
52页
报告字数:
47688字
所属图书: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审慎地评介过去、分析现状和展望未来是中国第一本慈善蓝皮书的使命。本文所称的现代慈善社会就是现代公民社会。现代慈善就是公民慈善。它的主角是公民以及由公民自组织起来的自治和独立的各类社会组织,它的主宰或称行事准则是公民精神——以社会集体性的自我意识来支持公民认可并自觉遵循的各类基本的人类价值。它包括宽容、同情、志愿者精神和公民之间的互助友爱,这也是现代人需要承继并发扬光大的品格。因此,它具有普世价值。在当代,无论进度快慢,任何国家或政体的公民都乐意朝向或者已经进入这样的目标。
关键词:

展望社会认知现代慈善

作者简介:

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监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国家民政部特邀咨询专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专家组成员。获评“2013CCTV年度十大慈善人物”“责任中国2014年公益盛典”年度致敬大奖,《中国慈善家》杂志“2015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20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南风窗》杂志2018年“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2019年获评“中国慈善公益品牌70年70人”代表人物。2021年进入“2021中国品牌女性500强”,获评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1十大公益人物奖。担任《当代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年度论文集2005~2017)和《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2022)的主编;《综合农协:中国“三农”改革突破口》(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综合农协研究组年度研究报告论文集2013~2021)的主编主撰。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慈善公益与非营利组织、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社区公共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护等领域的政策研究,曾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重点课题以及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出版多部专著、发表150多篇论文及研究报告,曾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及多项省部级研究优秀成果奖。主要专著有《社区公共服务论析》(独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选择》(第一著者)、《21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第一著者);主要论文有《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探索》《探索第四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第三条道路》《中国长期照护的政策选择》《此集体非彼集体——为社区性综合性乡村合作组织探路》《30年集体经济改革启示录:乡村发展必由之路》等。

文章目录
现代慈善的价值定位
  • (一)社会转型中的公民慈善具有社会动员与社会教育功能,是中国现代精神文明的拓展机制
  • (二)社会转型中的公民慈善是具有多元、多样态公共功能的社会自组织机制,是引致社会和谐的有力工具
  • (三)社会转型中的公民慈善正在发育成为重要的社会部门
拓展慈善的社会认知
  • (一)中国的慈善含义需要拓展
  • (二)公民慈善的要义
迈进现代慈善社会的机遇和挑战
  •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慈善的机遇
  • (二)迈进现代慈善社会的挑战之一 计划体制的遗产
  • (三)迈进现代慈善社会的挑战之二 平民慈善
  • (四)迈进现代慈善社会的挑战之三 公信力
  • (五)迈进现代慈善社会的挑战之四 整合力
政府面对公民慈善的定位困境与政策导向
  • (一)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定位困境之一
  • (二)与慈善事业的关系——定位困境之二
  • (三)与人民团体等免于登记的组织的关系——定位困境之三
  • (四)政府的责任与政策导向
需要加强研究和厘清的几个问题
  • (一)如何推动慈善的社会创新
  • (二)如何推动慈善文化的传播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