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比较研究
作者:
马小红
出版日期:
2011年4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6794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0~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4.106-114
戴建中
高勇
冯晓英
朱敏
摘要:
生育政策是为调节人们的生育行为而采取的政府行为。按照美国学者邦加茨的理论, 在生育控制技术已经普及的今天, 人们的生育行为主要是各种因素对生育意愿影响的结果。生育意愿是人们对生育的综合看法, 包括对孩子数量、性别、生育时间方面的期望和偏好。以往的研究表明, 在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下, 城乡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子女与家庭间财富的流向以及计划生育政策与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同, 造成了城乡生育水平有相当大的差异, 生育意愿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 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农村人口中的婚育主体受到城市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强大的冲击。他们的生育意愿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还是倾向趋同? 影响他们生育意愿的主要是政策因素还是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些问题对调整生育政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将对北京市城区和农村地区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进行比较分析, 为生育政策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
比较研究
生育意愿
城乡独生子女
作者简介:
马小红:
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北京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与社会发展、北京人口。
相关报告
“十一五”期间北京、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比较
社会质量与社会建设的比较研究——基于深圳、厦门和杭州的实证调查
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比较研究
东北三省城乡居民生活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研究
中美社会工作职业化比较研究
杭州女性创业动机评价体系与应用研究
穗港澳青年人生价值观研究
当代西方五种抗逆力模型比较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三地流动人口比较研究
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比较研究
文章目录
·
研究背景
·
数据来源
主要研究结果
(一)被调查对象理想子女数城乡接近,以选择“一个孩子”最多
(二)城乡“双独家庭”两孩生育意愿均不强烈
(三)城乡独生子女希望生育两个孩子的选择原因基本一致,主要考虑有利子女成长和天伦之乐等家庭情感需求
(四)城乡独生子女均不存在男孩偏好
(五)城乡生育模式一致——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六)无论城乡,生育行为均以自主意识为主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的研究结论
(二)城乡生育意愿趋同趋势对生育政策调整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