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的科层制激励与地方经济转型:以东莞为例
作者:
方志操
出版日期:
2014年6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20983字
所属图书:
社会建设研究(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6.86-102
陈健秋
摘要:
本文提出,要理解中国地方经济转型的困局,必须从经济发展作为地方官员的激励与合法性来源的重要地位入手。在官员轮转制度驱使地方官员注重短期利益与晋升的前提下,当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同时成为科层制内激励机制的一部分但两者发生冲突时,地方官员出于思维惯性,很可能倾向于优先保护经济发展,这是造成以政府政策为中心的地方经济转型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东莞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经验考察,并提出了未来进行中国地方政治经济研究的一些方向。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转型
激励
科层制
作者简介:
方志操:
相关报告
北京市政府R&D资助的激励效果分析——基于门槛回归的经验证据
政策工具协同视角下新加坡政府绿色建筑促进政策
北京市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效应的实证研究
灌溉治理的“产权—激励”机制及其效用——基于甘东灌区治理困境的分析
组织现象和组织社会学
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形式主义的产生与治理:一个组织学的视角
2017~2020年中国国家海洋督察发展报告
回到高效:数字时代的“科层制”——外卖骑手组织研究
《回到高效:数字时代的“科层制”》评审意见
文章目录
·
引言
文献回顾 科层制、激励与经济发展
(一)为何选择东莞?
(二)科层制、官员激励与经济发展
(三)官员绩效、绩效合法性、地方政府能力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四)作为官员激励的GDP
(五)激励与经济发展 一个初步结论
·
东莞经济 从繁荣到转型阵痛
·
激励机制的矛盾与转型升级的迟滞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