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河南省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
作者:
纪德尚
高强
高芙蓉
刘宁
孙莉莉
郭少华
出版日期:
2007年3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7006字
所属图书:
2007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03.160-167
赵保佑
焦锦淼
牛苏林
摘要:
中国的社会转型期状态是一种处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两级动态平衡社会结构之间的社会运行状态,具有明显过渡和不稳定性特征。在这一特殊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即是转型期社会冲突的集中表现,是影响转型期社会运行的“内扰动”因素。本文分析了河南省群体性事件现状、特点及成因,提出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河南省
作者简介:
纪德尚: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郑州大学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高强:
高芙蓉:
刘宁:
孙莉莉:
郭少华:
相关报告
政策激励型表达: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类型
选择性攻击视角下群体性事件干预的方法论探析
高度关注:网络谣言与群体性事件
宝安区群体性劳资事件研究与思考
关于当前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形势分析及工作对策——以罗湖区为例
中国农民抗争的策略与理据——“依法抗争”理论的两维分析
风险灾害危机综合分析框架的运用——以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为例
群体性事件:基层社会矛盾生成与演化的逻辑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探析——基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概念、特征、类型与性质
文章目录
河南省群体性事件现状及特点分析
1.群体性事件概念
2.河南省群体性事件现状
3.河南省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河南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
1.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
2.政策不周、执行不力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体制原因
3.组织软弱、官僚腐败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原因
4.观念落后、法制意识淡薄是发生群体性事件的主观原因
5.非法诱导、人为干预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原因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解决对策与思考
1.建立信息网络机制是防范群体性事件的首要环节
2.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是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
3.建立控制有力的处置机制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环节
4.建立合理的减压机制是防止群体性事件的补充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