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经济资源的占有和产权的社会界定:一个分析框架
作者:
刘世定
出版日期:
2014年5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7607字
所属图书:
经济社会学研究 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5.15-35
刘玉照
沈原
李国武
摘要:
本文对产权的经验和理论研究进行了框架性探讨。在经验研究中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描述产权,而不同的描述方式又影响到分析的方向。本文主张以占有为基础,从占有的排他性方位、占有方式选择的范围、占有的时限这三个维度去把握现实中存在的产权现象,以容纳多样性的状态并便于理论分析。以占有为基础,产权被理解为获得社会认可的占有。在此视角下,完全的产权被理解为获得社会成员一致认可的产权。本文探讨了社会认可难题。对中国当前在产权的社会界定方面面临的问题,包括对国家权力的约束机制、社会分化对社会认可程度的影响、金融资产的产权保护机制等,本文也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分析框架
经济资源
占有和产权
社会界定
作者简介:
刘世定:
刘世定,退休前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讲座教授。主要的研究与教学兴趣在经济社会学方面。
相关报告
中国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研究绪论
中国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研究绪论
婚姻挤压对农村代际支持影响的分析框架
我国治理情境、专业制度与社会服务供给概念脉络与分析框架
论民族政治动员的分析困境与反思
北京市流动人口租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中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模式研究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和研究方法
我国农地政策与农民权益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我国研究策略与分析框架:内生制约与多重行动逻辑
海洋捕捞方式的可选择性: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文章目录
怎样描述产权
(一)有关产权的定义
(二)难得说清的产权
(三)不同的研究策略
一个描述经济资源占有的框架
(一)占有的排他性方位
(二)占有方式选择的范围
(三)占有的时限
产权 得到社会认可的占有
(一)社会认可的基本问题
(二)面对社会认可难题的研究
(三)社会认可机制的多种类型
经济资源占有的社会认可中面临的若干问题
(1)怎样形成对国家权力的约束机制,以免国家权力掌握者为自身利益而使产权结构成为低效率的,或成为和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严重违背的。
(2)社会急剧分化对经济资源占有的社会认可程度的影响。
(3)金融资产的保护机制。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