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6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作者:
莫荣 汪昕宇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4813字
所属图书:
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企稳回升,9月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提前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化解过剩产能中就业压力增大,政府就业政策力度也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三个就业有关政策。当前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主要是基于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红利释放、就业政策发挥作用等四个方面的因素。产业的区域转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毕业生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最高,毕业生从事教育、医疗、信息类职业的比例持续增加。建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问题;优化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服务,提供更丰富有效和灵活多样的服务;加强人才需求的统计与预测工作,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符合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

结构调整就业高校毕业生

作者简介:

莫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劳动》主编。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经济学院,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做访问学者。自1988年开始研究劳动就业、职业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民生保障等理论和政策问题,参与新时期就业方针等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参与撰写发布我国第一部就业白皮书,完成课题200余项,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持完成10多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汪昕宇:北京联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就业创业、新就业形态、人力资源管理。

文章目录
2016年就业形势分析
  • (一)城镇新增就业企稳回升,提前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
  • (二)受结构性调整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发生新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 (一)产业的区域转移对毕业生就业地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毕业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比例下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比例有明显上升
  • (二)产业转型升级下毕业生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最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
  • (三)毕业生在建筑业、教育业就业的比例最高,在医疗和社会服务护理业就业的比例上升最快,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有差异
  • (四)毕业生从事教育、医疗、信息类职业的比例持续增加
  • (五)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5%左右,要求高校专业设置进行供给侧改革,由供给导向转为市场需求导向
政策建议
  • (一)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问题
  • (二)重点关注“慢就业”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防止毕业生就业“失望心理”蔓延
  • (三)优化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服务,提供更丰富有效和灵活多样的服务
  • (四)加强人才需求的统计与预测工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
  • (五)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