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西部阳光的发起及“起跳”之前

作者:
尚立富
出版日期:
2017年4月
报告页数:
36页
报告字数:
29012字
所属图书:
个人发起型非营利组织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03年9月,以“W行动”(西部阳光的最初名称)为名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了,标志着西部阳光步入了组织化的进程,而它又于2004年7月成功“跳级”成为一个“挂靠”的非营利组织。那么西部阳光发起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条件促成了西部阳光的发起:发起之后,它又将如何运作?如何和环境互动?本文将以“环境”“组织”和“人”为变量探讨这些问题背后的逻辑,以解析西部阳光“第一跳”的条件。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志愿服务农村教育西部阳光成本约束

作者简介:

尚立富: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师。2009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曾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访学一年。2014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社区发展和家庭教育及非营利组织研究。近年来参与中宣部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北京市委宣传部委托课题等。1998~2003年,为了考察基础教育,尚立富博士曾骑自行车或徒步走访了全国22个省、直辖市,行程9万里,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上百家媒体报道。2003年尚立富博士发起并成立了“W行动”,2006年参与发起并成立了“W基金会”,担任其理事和秘书长,撰写了《行走西部》《隐痛与希望——西部农村教育教育解读志》《苦乐之旅》等书,主编《小学公益实践教程》(1~6年级)和“青少年志愿服务公益实践手册”丛书等14本书。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西部阳光发起前的外部环境
  • 西部阳光发起之前的社会经济和宏观政策环境
  • 目标群体的生存环境及其状况与发起西部阳光的关系
  • 中国非营利组织行业的组织群落环境
第二节 “人”与发起西部阳光的关系
  • 发起人的自身经历与西部阳光的发起
  • 主要参与者的参与与西部阳光的发起
第三节 新“组织”起来的西部阳光:非正式运作及特点
  • 组织价值追求和目标建立
  • 组织结构和管理非正式特征
  • 非正式的沟通与决策过程
  • 成本约束下西部阳光的运作
第四节 西部阳光与组织环境的互动方式及效果
  • 对政策环境的利用
  • 获取社会合法性的途径之一 直接与社会公众互动
  • 获取社会合法性的途径之二 充分与媒体互动
  • 初期资源获取的过程
·第五节 “起跳”之前的困境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