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中,“社会转型”西方较早使用“社会转型”一词的是社会学者D.哈利生。台湾社会学家蔡明哲在他的《社会发展理论——人性与乡村发展取向》一书中,将Social Transformation直接译为“社会转型”,并认为“发展就是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一种社会转型与成长过程”。参见蔡明哲《社会发展理论——人性与乡村发展取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7,第66、189页。问题被正式提及。关于“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第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即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第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理解社会转型韦岚:《何为“社会转型”——基于关键词搜索的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南方论刊》2012年第5期,第8~11页。,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转型期的形势和任务,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