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比较了中、英两国政府应对各自首都爆发的严重空气污染时的决策过程,以此呈现不同的体制和治理传统在处理近似环境危机时的不同表现,尤其关注不同政府如何在行政体系内部和社会层面对决策达成共识。中国政府的决策体现了相对封闭的政治动员模式。中国政府能够对社会关切做出快速反应,政策出台非常高效,但整个过程缺乏充分讨论。政府全面主导雾霾议程后,一度活跃的社会动员和参与的空间迅速萎缩。这种表面上高效的决策模式很可能会给执行阶段预留风险空间。伦敦空气污染危机决策过程虽然显得比较迟滞,但英国政府更注意在立法、行政体系内部和社会层面达成共识,给技术讨论、利益谈判和社会自我动员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长远来看有助于降低政策执行的成本。
空气污染PM2.5危机决策共识达成动员
冯洁:《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记者,主要报道领域为能源、气候变化和环境公共事件,中国环境报道奖2012年度最佳环境记者获得者。
彭林:彭林,政治学博士,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兼职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环境和灾害治理领域民间组织和社会动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