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卡车司机劳动过程的基本特点

作者:
传化公益慈善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18年3月
报告页数:
89页
报告字数:
59191字
所属图书: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劳动过程”是本次卡车司机调查研究的重点。有关物流业、公路运输业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大多以整个行业的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缺乏以卡车司机作为主体的研究。将卡车司机作为主体的劳动过程的描述与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卡车司机的具体工作与所处环境,还可以探究他们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社会交往和群体文化特征,因而是研究卡车司机的中心概念。总体来说,卡车司机的劳动并不像大众想象的那样简单,它除了需要付出体力、脑力,具备一定的技术,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处理瞬息万变的复杂问题。“在路上”的劳动造就了“四海为家”的生活特征,“男性气质”的文化符码和虚拟的社会团结则给了他们莫大的勇气。关于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课题组从“自雇体制”、“在路上”、“四海为家”、“男性气质”与“虚拟团结”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

劳动过程中国卡车司机“自雇体制”

作者简介:

传化公益慈善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文章目录
“自雇体制”:既是小私有者,又是劳动者
  • (一)大多数卡车司机同时也是车主
  • (二)举债购车,卡车司机是最大的债务工作群体之一
  • (三)挂靠:劳动过程得以展开的制度条件
“在路上”:移动的原子化劳动
  • (一)入行与准备:获取驾驶资质
  • (二)劳动起点:找货与装车
  • (三)主体劳动过程:复杂而危险
  • (四)四个显著特征
“四海为家”:生产与再生产的融合
  • (一)以劳动过程为中心的再生产:吃饭、住宿与休息
  • (二)空间与时间的融合
  • (三)卡嫂跟车:生产帮工与生活主妇
  • (四)远距离的亲密关系
“男性气质”:伴随艰苦工作的文化符码
  • (一)第一个划界标志:“支配型”男性气质
  • (二)第二个划界标志:“共谋型”男性气质
  • (三)第三个划界标志:“家长型”男性气质
“虚拟团结”:以互联网为手段的团结机制
  • (一)卡车司机使用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基本功能
  • (二)互助救援与群体认同
  • (三)虚拟团结:卡车司机特殊的团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