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城市多面现代化及治理需求分析

作者:
石秀印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3763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6~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北京市已经是一个超特大型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实现了向“城市社会”的转型。现代“城市社会”具有与传统“乡村社会”不同的社会结构、社会体制和社会机制。具体分析,北京市的生产方式以工业特别是服务业为主,中产阶层由此兴起和壮大,孕育出现代性价值观;都市人口的大规模聚集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促进了都市文化、都市精神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市场化的推进形成了庞大和多样的市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资源结构和机会结构,建立了市场规则,孕育了市场价值;行业、产业的多样化促使分工复杂化和职业多样化,不同职业群体逐渐成形,各群体因为处境和地位的不同而提出显著不同的社会诉求。城市转型引发了社会关系十分复杂的调整,使城市社会中存在较乡村社会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城市型社会矛盾”,包括都市聚集性矛盾、都市空间性矛盾、市场交易性矛盾、专业服务性矛盾和科学技术风险等。城市社会的特征使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方式不再适用,治理方式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的特点而转型,即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

城市社会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城市矛盾

作者简介:

石秀印: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情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二级)。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社会治理、劳动关系、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等。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十余部,包括《农村股份合作制》《市场经济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当代中国社会流动》《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社会公正理论和政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等。

文章目录
北京的多面现代化和“城市社会”
  • (一)北京的生产方式现代化
  • (二)北京的社会关系现代化
  • (三)北京的连接纽带现代化
  • (四)北京的社会规则现代化
北京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
  • (一)生产方式与社会矛盾
  • (二)都市聚集与社会矛盾
  • (三)市场机制与社会矛盾
城市治理体制和方式现代化的走向
  • (一)从城市管理转型为城市治理
  • (二)共同治理的体制模式是“党统民参”
  • (三)新的治理环境和治理任务要求依法治理
  • (四)新治理环境和新治理任务要求协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