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叙事中,农村工业通常被认为是农村发展的动力和进步的象征,展现的是“双赢”的理想图景,如“能就地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解决宏观经济中的内需不足问题”(李彦昭,2008)。对于披着“发展”外衣,隐藏在农村工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攫取现象,应该追问和反思的问题是,“谁”在如何用“谁”的水,满足的是“谁”的发展?当地村民在水分配重组中的得失各是什么,他们是否有选择的空间?本章将从生产用水界面考察村庄内部的水分配结构变化,并试图揭示自然性水短缺表征背后农村工业在村庄进行水资源攫取的过程、机制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