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云南民族团结的宗教文化内涵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
报告页数:
40页
报告字数:
34743字
所属图书:
云南宗教文化与民族团结的关系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团结是一个逐渐发展、递进生成的动态社会心理和社会事实,也是人群共同体的文化风俗、价值规范等内化到成员个体并型塑其集体意识的过程,个体在身份上和心理上都归属特定的共同体,并生成清晰的“我群体”与“他群体”界限。如此,团结具有社会制约性,将“小我”与“大我”紧密连接起来。宗教在连接自我与集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民族团结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共同体一旦形成,民族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处于较为松散状态,一旦遭遇紧急情况或较大外部压力,或者在特定仪式场合,则又重新清晰呈现。人群共同体团结是在社会力量与个人心理互动过程中赋予、维持和传递的。云南诸少数民族有其传统的团结文化,均指向人际和谐。例如,壮语中找不到“敌人”一词,这与壮族推崇和平,与家人、族人乃至周边民族和谐相处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据说“傣”就具有“和平”的意思。本章主要从云南民族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云南宗教文化中蕴含的人际和谐思想、云南民族同源神话的神圣架构、云南民族宗教冲突的和谐转向等方面探讨云南民族团结的宗教文化内涵。

关键词:

云南民族团结宗教文化宗教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云南民族宗教的信仰特征
  • (一)信仰内涵的人文性
  • (二)信仰行为的功利性
  • (三)信仰形态的继替性
  • (四)信仰传播的地方性
  • (五)信仰资本的累积性
  • (六)信仰活动的公共性
云南宗教道德伦理对民族团结的支撑
  • (一)民族宗教道德与社会秩序
  • (二)民族宗教伦理与人际关系
  • (三)民族宗教道德伦理的现代扬弃
云南民族同源神话对民族团结的建构
  • (一)云南民族同源神话的现实映射
  • (二)云南民族同源神话的具体内容
云南宗教文化与民族冲突的和谐转向
  • (一)宗教神话传说反映的民族冲突
  • (二)宗教文化对民族冲突的消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