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作为民族国家基础的公民与族群民族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处在十字路口了吗?

作者:
帕萨·内斯·慕克吉(ParthaNathMukherji) 李健 马戎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5387字
所属图书:
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拥有多元文化传统的中国和印度是民族国家(nation-states)吗?或者它们是众多民族(nations)共同居住的国家(多民族国家,multi-national states)吗?或者可被称作多族群的、多元文化的民族国家?斯大林所定义的 “nationalities”nationalities在国内通常被译为“民族”。——译者注,究竟是民族(nations)还是族群(ethnic groups)?族群是民族(nations)吗?自由主义者和斯大林主义者对于“民族”的定义都集中于这些混乱的词汇上。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给“民族”(nations)下定义?我们看到,印度与中国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为民族国家概念的重新定义做出贡献。

关键词:

民族公民族群民族主义国家基础

作者简介:

帕萨·内斯·慕克吉(ParthaNathMukherji):印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曾任印度塔塔研究所所长。出版著作有:People’s Rights:Social Movements and the State in the Third World(Sage Publications,1998),Methodology in Social Research:Dilemmas and Perspectives Essays in Honour of Ramkrishna Mukherjee(Sage Publications,2002),Indigeneity and Universality in Social Science:A South Asian Response(Sage Publications,2004)等。

李健:李健 社会学博士,201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职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方向为西藏社会发展/西藏手工匠群体。参与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委托的多项重大课题,撰写过数篇应用型研究报告,曾发表《人口流动、族群结构与族际关系——关于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的实证调查研究》等多篇论文。

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1968~1973年在内蒙古东乌旗插队,1973~1976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农机系学习,1979~1982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1984年、1987年获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90~1991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年、2000年和2006年先后为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同时受聘为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贫困问题等。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华夏出版社)、《民族社会学》(2004,北大出版社)、《民族社会学导论》(2006,北大出版社)、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2008,中国藏学出版社),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2011,香港大学出版社)等。

文章目录
·印度:关于民族国家的可选择的话语
·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族群、族群性与民族:概念的澄清
·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