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基层水利供给组织变迁(1949~2011)
作者:
焦长权
出版日期:
2018年4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6099字
所属图书:
社会组织化行为:案例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4.35-58
张静
摘要:
本文认为水利系统的人员膨胀和管理失败,既有原体制 “吃大锅饭”财政的持续原因,又有新形势下公共资源商品化、管理单位企业化的原因。过去,水利管理组织由正式 “国家干部” 和 “半工半农”的 “挎米袋子” 人员共同组成,发挥了 “国家” 和 “集体” 两方面的积极性,结果实现了对庞大的水利系统低成本、高效率的组织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抓大放小的改革以后,水利组织由一种“半正式” 组织逐步 “单位化” 和 “科层化”,并附带引起了 “经营性” 转变。结果,“单位化” 迅速导致了自身人员膨胀和运转困境,增加了水利管理成本,剩余相当有限的小农根本无法支撑起一套“科层化” 的水利单位。
关键词:
基层组织
水利设施
水利供给
政府介入
作者简介:
焦长权: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后
相关报告
一个风险转化的分析视角
退出成本:政府介入的内在机制
规则变动:政府介入的可能结果
以创新的方法 完善妇联基层组织网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 着力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
关于顺义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2006年中国农民发展报告
2005年中国农民发展报告
品级结构的崩溃
陕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文章目录
·
问题
·
水利灌区衰落
·
“半正式”的水利组织
水利组织“单位化”
乡镇水利站
大碑湾泵站
·
水利单位的“经营性”
·
困境原因
·
水利单位改革及其效果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