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抗逆力:构成因果关系的途径与社会生态学
作者:
MichaelRutter
张妮
邱文静
出版日期:
2013年10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1581字
所属图书:
抗逆力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0.12-24
田国秀
李冬卉
摘要:
从本质上说,抗逆力现象不同于积极心理学和能力视角的概念,它的出发点不是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关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普遍研究发现:个体对于风险环境的反应存在着巨大差异,包括身体的和心理的。有人认为,对于差异性因果关系的系统调查,不仅有利于人们理解不同个体对特定风险产生的不同反应,还能帮助人们理解多样的反应过程。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个概念必然带来一些差异。
关键词:
抗逆力
因果关系
心理压力
社会生态学
多重效果
作者简介:
MichaelRutter:
张妮:
邱文静:
相关报告
抗逆力视角下优等生心理压力干预策略探究——基于HZ中学一个个案的跟踪分析
社会时间生态学
社会资本与健康因果关系研究回顾
北京青年婚恋行为与心理压力之相关研究报告
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压力和焦虑状况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2023年贵州青少年心理压力状况调查报告
抗逆力重构过程中非正式支持因素运作机制浅析——以四位青年合同工的经历为例
抗逆力视角下对地震灾区青少年的成长干预研究
优势视角在教师归属感培训中的运用——以工读学校教师为例
提升工读学校教师抗逆力之效能感的探索
文章目录
·
抗逆力的定义
·
“钢性”效果
·
促进对社区抗逆力的培养
·
机遇、实践和多重效果
·
家庭对人才的促进
·
有意义的工作的价值
·
学校教育
·
转变成人的生活观念
·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抗逆力的生物学含义
·
十一 结论